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禁飞区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领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目前主要的禁飞区有伊拉克禁飞区、波黑禁飞区;2011年3月,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置了禁飞区。
主要形式
禁飞区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主权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在特殊时段对其领空范围内的特定空域采取的限制飞行的管制措施,这种禁飞区的建立是国家主权所赋予的权力;另一种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个或某些国家或组织在冲突地域划定的特殊限制空域,限制冲突相关方的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只有在国际组织授权的前提下建立这种禁飞区才具有合法性。
编辑本段设置目的
设置”禁飞区”作为空中攻势作战的一种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绝对优势的空中进攻力量为基础。二是集空中战略战役威慑和空中战术打击于一身。不但能随时向对方传递威慑信息,而且能根据情况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三是规模可大可小,进程可快可缓,程度可紧可松,部署、展开、空中巡逻和截击、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回撤等均可快速有效地进行。因此设置“禁飞区”已成为强权国家实施军事干预的一种新手段。伊拉克和波黑两个“禁飞区”的建立和运转,初步反映了现代战争空中斗争形式的新特点。
编辑本段主要实例
伊拉克禁飞区
1991年4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8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当局3月下旬对库尔德人的镇压行动。西方大国也对库尔德难民问题作出强烈反应。英国提议在伊北纬36度以北建立一个保护库尔德人的“安全区” (security zone) ,得到美、法等国的响应。4月17日,美国地面部队进入伊北部地区后,英、法军队也相继到达,建立了库尔德人“安全区”。5月3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專利将 “安全区”正式移交给联合国有关机构。7月15日多国部队撤出伊北部地区而驻扎在土耳其南部,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继续对库尔德人进行保护。自此,形成了在伊拉克北纬36度线以北的库尔德人“安全区”。[1]
[灰色区域为禁飞区]
灰色区域为禁飞区
[2]
1992年8月,美国等以保护伊拉克南部穆斯林什叶派免遭伊空军轰炸为由,在伊拉克南部北纬32度以南地区建立了“禁飞区” (no-fly zone) ,同时规定从当年8月27日起,无论是伊拉克的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都不准飞入这一地区,否则,飞机将被击落,机场及地面雷达将遭到空袭。南部“禁飞区”约占伊拉克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几乎包括了所有穆斯林聚居区,伊主要空军基地和部分大油田都集中在该地区。1996年9月4日12时(伊拉克当地时间),美国又将“禁飞区”扩大到北纬33度以南地区。这意味着美国进一步限制了伊拉克空军的飞行范围,西方盟国在伊拉克领空飞行的范围扩大了120公里。扩大后的“禁飞区”已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将伊拉克的两个空军基地包括在内。[1]
波黑禁飞区
除在伊拉克建立“禁飞区”以外,美、英、法等国于1992年10月,还在前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国地区建立了“禁飞区”,1993年4月12日,北约组织发起了“禁飞”行动,开始使用空中力量对波黑上空进行监控。
利比亚禁飞区
[3月17日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禁飞区]
3月17日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禁飞区
[3]
2011年3月17日,美国东部时间18时30分,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和巴西投了弃权票。
3月18日凌晨,利比亚副外长卡伊姆在的黎波里发表声明说,利方将积极对待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将积极关心利比亚所有地方的平民,保证食品、药品的供应。卡伊姆说,目前利 商標方尚未拿到决议全文,等看到决议全文后再作全面的评价。
卡伊姆还说,利比亚当局已经准备好立即(同反政府武装)停火,但要就停火协议细节达成一致并非易事,同时所有各方都要遵守协议。他说,利比亚武装部队决定将不再向反政府武装发起进攻,政府军没有任何意愿要向平民发动攻击。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刮痧

  刮痧(Skin scraping)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基本介绍
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胀玉衡》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近代著名中医外治家吴尚先对刮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编辑本段疗法来历
“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刮痧的相关穴位介绍]
刮痧的相关穴位介绍
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较早记载这一疗法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在传统刮痧疗法的基础上的继承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刮痧工具外部构造、表面光洁度等方面更加适合人体各部位刮痧的需要,而且以水牛角为材料的刮痧板更加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之法的特点,而且亦避免了金属类器械所造成的疼痛、易伤皮肤、产生静电等不良反应,亦避免了瓷器类、生物类器械易碎、不易携带等因素,还避免了现代化学用品如塑料制品给人体皮肤可能造成的危害。
中国刮痧健康法不仅在刮 專利痧工具上选择更为合理,而且更在刮痧手法上结合按摩、点穴、杵针等手法,使刮痧成为不直接用手的按摩、点穴疗法,不用针刺入肉的类杵针样的针灸疗法,不用拔罐器的拔罐疗法。
由于以上特点,中国刮痧健康法的治疗范围得到的扩大,已能治疗内科、妇科、男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伤科、眼科等十一大类400种病症。在理论方面,中国刮痧健康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比传统刮痧疗法的经验方法有系统地提高。
[刮痧相关图书]
刮痧相关图书
刮痧疗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由原采粗浅直观单一经验的治疗方法发展到今天有系统中医理论指导,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绿色生态自然疗法。中国刮痧健康法以其易学、易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的特点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编辑本段治病原理
1、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
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第三是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
治疗原则
1、阴阳:是中菝的基本理论核心,也是八纲的总纲。
2、表里:是指一般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浅而言。
3、寒热:是指冷疾病的性质而言。
4、虚实:是指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长。
编辑本段刮痧疗效
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刮痧演示图片(4张)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治疗作用
[1]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
人体刮痧经络图(6张)
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 商標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是紧张或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循行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有各自的分布区域,因为经脉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为十二,手足六经相合则称为六经皮部。
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皮部又可说是络脉的分区,故《素问·皮部论》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 ”指出病邪由外入内,经皮呻络呻经呻腑挛的肌肉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
刮痧工具(8张)
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明、清时代,我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的,曾写过《痧胀玉衡》,就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

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2011 年3月26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将再次引发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届时全球将有4000多座城市参加,我国参与活动的城市将在40个左右。
活动由来
“地球1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1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首次在悉尼倡导后,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
“地球1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展开,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该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2008年,WWF(中国)对外联络处透露,全球已有超过80个国家、1000座城市加入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个人或企业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将会给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甚至成就未来巨大的变化。
据了解,3.26“地球1小时”活动全国超过15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尤其是世界500强的企业非常支持。网站上更是热闹非凡,搜房网社区论坛、广州青年网、广州生活网等,早在探讨这个话题。某网站调查显示:近75%的网友看到“地球1小时”的号召后,表示“会参与”,22%的网友表示“考虑一下”,仅有3%表示拒绝;而超过75%的网友认为活动“有影响,能加强环保意识”,甚至有56%的网友表示熄灯活动“可以一月一次,更节约资源”。网友“阿强”说:“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从身边每一件事做起,如随时关灯等等。”而网友“小小” 更加积极:“到时候我不仅不开灯,也不开电脑和电视,凡是带电的东西,能不开则不开。”
活动目标
“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除了交通等必要的灯光,例如:电脑显示屏、电视、等)。 而最主要的不是节电的问题,而是如何遏制变暖气候。
“地球一小时”旨在让全球社会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他们意识到个人及企业的一个小小动作将会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小小改变就可能成就巨大影响。
同时,“地球一小时”活动也为出席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各国领导人提供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变革,希望各国首脑达成一个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取代《京都议定书》。
2010年“地球一小时”通过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的参与,政府、企业、社区的积极加入,使“地球一小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意义的环保行动。
2011年1月7日,活动的发起方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了2011年“地球一小时”的两大变化。
首先,地球一小时的核心主题不再仅仅是气候变化,而是更广泛的可持续环保行动。其次,除了熄灯一小时外,“地球一小时”活动还从号召大家响应环保,变为动员个人和社会团体自发为环保做出一个行动改变。
WWF(中国)首席执行官关德辉(Jim Gradoville)说:“熄灯是一种信号,向他人传递你对保护地球的决心。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除了熄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除了遏制全球变暖,还有哪些行为可以助力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2011年地球一小时主题发生改变的原因。”
地球一小时宣传海报(一)(20张)
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WWF希望所有的个人、公司、社区、政府能在地球一小时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内,承诺为地球作出一个改变,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将这个承诺切实贯彻。
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公众人物已为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承诺了他们的“一个改变”。
中国地产领军企业万科将与全国25万户万科业主一起,以社区为单位落实可持续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实现万科社区垃圾减量20%。
中国互联网领军企业之一的百度承诺,2011年百度员工的个人办公资源消耗(包含用纸、用水和用电)在2010年的基础上降低30%。
WWF“地球一小时”全 專利球活动推广大使李冰冰将在未来的一年里吃素一百天,以更健康环保的方式生活。WWF低碳生活中国活动推广大使羽泉承诺,将通过购买碳排放来抵消未来一年参加演出的飞行碳排放,而且参加所有演出自备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2011年3月26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将再次引发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在这一小时内共同熄灭不必要的灯光,为地球的可持续未来祈福。
熄灯是一种信号,它代表着你对保护地球的信仰,和参与改变的愿望。然而,除了熄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2011年地球一小时,让我们用行动超越一小时。
不论是乘用公交车、使用节能家电,还是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甚至种下一株花草,只要适合你,都是你超越熄灯一小时的行动宣言。 [1]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
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仅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时”就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
2008年3月29日,有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9年,“地球一小时”来到中国有“中国电谷”之称的保定市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该活动的城市。除此之外,得到WWF官方确认参与活动的中国内地城市还有北京、上海、大连、南京、顺德、杭州、长沙、长春、香港、澳门等城市。2009年3月27日晚20:30至21:30,上述城市共同行动,熄灯一小时。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城市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明天做出贡献。
为此,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世界上最高的酒店迪拜塔、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莫斯科的联邦大厦以及位于罗马的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官邸奎里纳勒宫都熄灯一小时。位于香港维多利亚码头的标志性建筑也熄灯一小时,以表达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在国内,参与活动的城市和建筑数量同样滚雪球式的上升。作为“低碳城市试点”的保定市政府大楼以及中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大厦——电谷锦江国际酒店、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大连的星海广场、南京玄武湖、新街口,上海东方明珠等近80幢高层楼宇都在3月28日晚上8点半关灯;北京的新地标建筑鸟巢、水立方和玲珑塔也加入其中。作为长安
“地球一小时”城市地标集体熄灯(一)(20张)
街上最高的建筑银泰中心,“灯笼”标志的景观灯届时也被关闭。并成为这些城市参与活动、支持减缓全球变暖的标志。此外,许多城市的个人、社区、企业也在用自己的力量积极组织和推动着这个活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副主任那华表示:“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分国界的,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我们每个人在气候变化面前都同样的脆弱。在同气候变化的斗争中,政府、个人和社会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只要关灯一个小时,我们都能为减少碳排放做出实际的贡献,改变地球的未来。”
“地球一小时”全球执行总监安迪·瑞德说:“最近的事件表明,全世界在危机时刻是能团结起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是决定地球未来的一年。全球各大国家将在这一年制定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 商標排放的计划。这也给投资低碳新经济新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促成这些改变。我们共同的行动可以改变历史,并确保地球的未来。”
“地球一小时”活动去年年底在中国启动后,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可口可乐、佳能等百家企业已加入活动。北京、上海等地的宜家、沃尔玛、新世界中国地产等也用不同的方式在当天的活动。德高中国还提供了上海、北京与天津的巴士车身以及地铁灯箱的免费广告位,以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
此外,由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李冰冰参与的系列活动公益广告也亮相。3月27日晚,李冰冰与大家一起加入到“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中。李冰冰表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节约能源。我希望能用我的力量,号召更多的人参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一起表达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2
“地球一小时”城市地标集体熄灯(一)(20张)
010年3月10日WWF对外联络部主任荆卉女士特地为李宇春颁发了“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证书。李宇春说:“非常荣幸成为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推广大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保,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环保其实就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应该更努力地推广环保,加入低碳发展的全球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
2010年“地球一小时”中国启动仪式已于3月10日,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机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举行,象征全球24个时区的24个印有“地球一小时”全球活动推广大使大熊猫“美兰”和李冰冰,中国活动推广大使崔健和李宇春掌印的孔明灯由24名环保卫士点燃放飞,拉开了 “地球一小时”中国活动的序幕。
2010年3月27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活动将在全球开展。届时参与者将以熄灯的方式向全世界发出“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
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择了百度作为中国地区最重要的互联网合作伙伴,对活动进行公益宣传,并为官方网站提供技术支持。相信凭借百度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推广资源,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参与人数一定会再创新高。
到2010年3月27日,我国已经有33个城市加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全球已有118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城市承诺参加2010年的活动,这些城市的部分标志性建筑物、团体和个人将在27日晚8:30— 9:30熄灭灯光,表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愿。WWF今年还在中国延伸发起了“低碳生活周”活动,每天将提出一项节能减排目标,包括节约1升水、节省10张纸、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将不仅仅局限于熄灯一小时和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在倡导家庭、办公室、政府建筑和标志性景观熄灯一小时的同时,“地球一小时”还将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的环保行动。届时,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和美洲的居民、企业和政府,都会为下一年里大家将采取的可持续环保行动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核污染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来源途径
1.有核武器实验、使用,核电站泄露,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遗失等。
2.核武器爆炸 :热辐射伤害 、核辐射伤害 、放射性存留。
核爆炸不会引起明显的气候变化,但会在事故发生地及一定距离范围内存留放射性。
核电站受损后,核污染是通过何种途径发生的呢?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温鸿钧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一处损坏的核电设施会释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一些“寿命短”的放射性物质相对来说危害不大,另一些“寿命长”的放射性物质则要危险得多。这里的所说的“寿命”,是指“半衰期”,也就是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
据了解,利用高温分裂铀的过程会产生一百多种新的化学物质。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16、氚和氪。这些气体比重轻,会快速消散,对人类的危害不大。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会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
然而,衰变也是核反应,也产 專利生辐射。据了解,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出另一种危险物质铯-137。铯-137有剧毒。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人会通过食物和水将其摄入,或类似灰尘被人吸入。与其接触,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陈建民教授称,核污染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产生放射性气溶胶等放射性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及人体体表产生危害;另一种是随风向扩散产生的污染。但无论哪种,其污染程度都要视核泄漏严重程度而定。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核燃料在爆炸中形成烟尘飘扬空中,危害面积非常广泛。[1]
编辑本段核辐射的危害
1954年时,17岁的莉迪亚·莱比德娃还只是前苏联奥伦堡厨师学院的一名学生,她被当局选中,到一个极秘密的核试验基地为军官们负责饮食。没有人告诉她,她将参与一个庞大的试验,而这个试验将对人产生莫大的伤害。那是1954年9月14日,一架轰炸机从高空投放下一枚40000当量的炸弹。在地下核掩体内指挥的马歇尔·格尔基科夫是这次爆炸的目击者,格尔基科夫在二战期间曾是斯大林手下的高级军官。格尔基科夫下令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及320 架飞机朝炸弹震源出动,布置成势,模拟一场核战争。 此次试验的目标是检验核战争爆发时,士兵的作战能力与军事武器的性能。成百上千的家养牲畜也在此次爆炸有效杀伤区内。 冲天蘑菇云拔地而起“当时的场面犹如世界末日。”爆炸试验中开坦克的驾驶士兵安那托利·科尔斯诺夫回忆起1954年的那一幕。他还告诉记者,自那以后,他身体状况很差,深受病痛折磨。 “许多人有防毒面具,但强烈的高温下,我们不得不取下面具。整个战场里,充斥着燃烧的坦克,飞机的残骸。”和其他军事人员一样,科尔斯诺夫从来没有被告知自己遭受了多强的核辐射。他说:“我问过一个专门从事检测的技术人员,‘平均水平,正常’便是他的答案。”在爆炸前几小时,莱比德娃和其他200名负责伙食的妇女被告知一枚炸弹即将引爆,随后她们被安排躲在距爆炸中心3英里的一个深坑里。 莱比德娃说,“他们只给了我一条毯子。 随后,一个巨大的蘑菇云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整个世界黑雾笼罩。”病痛苦苦折磨着他们健康活泼的莱比德娃自核试验后,便经常生病。白血病困扰着她,而此前她因咽喉肿瘤也做过手术。和其他幸存者一样,莱比德娃在看医生时不许透露病情发生的原因。直到\*年代初期,俄罗斯政府才公开了那次核实验的详情。但病历档案 商標却在数年前被烧毁了。 “我被告知,如果我能够找到爆炸后的5年内生病的证据,我就有机会得到一些补偿。”莱比德娃说道,“但是我试图拿到病历时,却被告知所有的文件于1976 年前就丢失了。”曾在俄罗斯议会工作的罗特尼科瓦,现在正帮助幸存者争取赔偿。她相信死亡人数庞大得多。“到目前为止,距离试验场130英里的奥伦堡市受核辐射影响的范围,要比切尔诺贝利的辐射影响还要多一倍。”
编辑本段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能引起核污染的原料生产加工使用。
2.通过立法限制核的使用和核原料的买卖,交易。
3.使用核能源要确定其安全性,以安全最大化为原则,
4.加快核能的科技研究,更深入的了解其原理,以更好的掌握和利用核能。
5.避免核战争。约束有核国家关于核武器的研制和开发。
6.进行核试验和开发核能,应尽量使之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进行,如果有事故,使其造成损失最小.
编辑本段去除方法
核污染去除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物理一化学联用法、微生物清除法、焚烧、超级压缩法和土壤核污染去除方法如铲土去污、深翻客土、可剥离性膜、森林修复等,并分析了各种去除方法的优缺点。
加强管理削减核污染源、加强现有处理方法的联用、开发微生物处理新技术和开发基因工程修复植物。

嘉定黄草编

  嘉定黄草编是我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其织品种类达20个大类上千个品种。上海嘉定区的徐行乡是驰名中外的黄草之乡,所产的黄草光滑、柔软、坚韧,非常适合作为草编的原材料。用黄草编织而成的草编制品如草编包、草鞋等既美观大方,又轻巧适用。黄草1861年-1879年(清同治年间),形成了以徐行镇为中心的黄草编织区,成为当地农民一项主要的家庭手工业。
由于上海徐行草编制作过程是纯手工业,不能形成规模生产,经济效益低,经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原
[嘉定黄草编的各种工艺品]
嘉定黄草编的各种工艺品
来的编织手大都已转业。徐行草编是中国独有的手工艺品,尽管已有近千年历史,但由于黄草难于长期收藏保管,传承作品量较少。有代表性的草编作品只能看照片,效果大打折扣。以草编为生的手工艺人已凤毛麟角,目前仅剩一些农妇闲暇之余编织一些草鞋提包零星售,没有一个稳定的群体。由于嘉定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片黄草正在消失,徐行草编的原材料更加匮乏,亟待保护。徐行草编正面临 專利着后继乏人和中断的濒危状态。[3]
清末,嘉定黄草拖鞋畅销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广州、福州和香港等地。1920年,上海的洋行和当地的商人设站收购黄草制品成批销往欧美和东南亚。当时的品种除鞋子外,还有提包、盆垫、杯套等数十种。
黄草编织可谓慢工出细活,各类织品以“模子”为衬,编织时间依网纹复杂度而异。编织一个简单的提包大约耗时一天,而复杂的提包耗时两天也未必能完工。早期的黄草编织以黄草为原料,织品以鞋、包、盒为主,方形、圆形、腰形、六角形的包、盒配以简洁的文字或花鸟山水图,网眼、镂空、密编交错结合,或镶边或嵌花。后来,依据物品的功能、编织的样式和草质的特点,草编的取料也拓展开来,黄草皮、黄草壳、黄草蕊、蒲草、关草、江草、芦苇,甚至水葫芦也成为编织的主要材料。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草编织工艺在华亭、徐行、澄桥、樊桥等周边乡镇广为流传,草编的提包、盒子、拖鞋、鞋垫、椅垫、杯垫、垃圾桶等各色工艺品和生活用品题材广泛,成为这一带挣外汇的重要手段之一。那时几乎没有一个没学过草编的,大多数人上小学、中学的学费可都靠它来支付。但随着社会发展,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还在编黄草的大多是老人。曾经让嘉定妹子争比心灵手巧的草编,正渐渐遗失在她们的记忆里。
编辑本段美丽传说
关于嘉定黄草编织,当地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相传,有一位聪明、美丽、善良却贫苦的姑娘,在即将出嫁的时候,连买一双鞋子的钱都没有。眼看就要光着脚过门了,姑娘心里非常难过。有一天,她放牛割草到村边的小河旁,默默流泪。相伴多年的老牛忽然用舌头舔她的脚,姑娘一看,原来老牛衔来一把黄草 商標放在她的脚边。姑娘眼睛顿时亮起来。她用老牛衔来的黄草,编织了一双金光璀璨的草鞋。出嫁那天,她穿着这双草鞋到了婆家。这件事一下轰动了全村,全村的姑娘们都编织起草鞋来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首先用黄草编织草鞋的姑娘,把这个村改名为“蒲鞋村”,姑娘被尊之为“草编仙子”。

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

超級月亮

  超級月亮是指月亮距離地球近距離的狀態,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8日報道,2011年3月19日,月球將到達19年來距離地球最近位置,屆時它與地球的距離將僅有35萬多公里,看起來會異常巨大。此事在天文學界引發一場爭論:許多人擔心,“超級月亮”會帶來極端天氣甚至大災難;而眾多科學家則聲稱,這種擔憂只是杞人憂天,甚至是“業余科學家”的“陰謀論”。

所謂超級月亮,通俗地說是指月球距離地球較近距離的狀態,一般僅僅指出現在近地點時刻的月亮。然而它并不是一個很嚴謹的科學詞匯,所謂“較近距離”就比較模糊,只是相對而言。
概念
月球繞地球轉時,其運行軌道是一個橢圓形,因此月球跟地球之間的距離不斷變化,人們看到的月亮大小也會有所不同。當月亮運行到近地點時,此時月亮離地球最近,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當次周期最大、最亮。由于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同時地月系統又是一個多天體影響的復雜系統,這個朔望月(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最短有效時間)和下個朔望月軌道必然就有所變化,在若干朔望月的近地點當中,也必有那么一個是比較貼近地球表面的,而有可見成為所謂的“超級月亮”。
從以往的天文資料來看,有記錄的“超級月亮”出現時間似乎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而評判超級月亮的地月距離標準卻不那么好把握,沒有所謂的臨界距離,似乎只能根據以往的說法執行“判例法”。而這個裁定權往往在有影響力的媒體,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和炒作性。“超級月亮”的概念“太模糊”,一點兒也不‘亮’。